野鸡养殖技术网 1月至3月份 :5天/批 每批3万羽
|
野鸡雏鸡生理特点浏览数:858次
育雏就是养小鸡,一般把出壳至6周龄的小鸡叫雏鸡,其饲养管理工作称为育雏。从第7周龄到产蛋前的鸡叫育成野鸡留种用的鸡称为后备野鸡。这样划分的目的在于饲养管理的便利根据其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雏山鸡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雏野鸡适应环境能力差 刚出生的幼小娇嫩,大脑对各种刺激的反射调节机能下健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体温调节能力差,不能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幼雏的正常体温比成年鸡体温低,随日龄增加体温逐渐上升。到10日龄以后才接近成年鸡体温,幼雏全身覆盖绒毛,缺乏保温和抗寒能力,既怕冷又怕热,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绒毛随羽毛生长而脱落后温度调节机能逐渐健全.因此,育雏开始必须保证有较高的温度,从第2周开始逐渐降低温度并根据外界环境,逐渐从第4周开始脱温。 2)雏山鸡的消化机能差 幼雏消化道较细、短,胃肠容积小,不能贮存足够的食物。胃肠消化机能不健全,饲料利用率低。因此喂料要少喂勤添,要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 3)雏山鸡生长速度快 ,一般说雏山鸡在出壳2周内生长并不快,2周后则明显加快,体重迅速增长,在喂料要给予充足的饲料,以促进其快速增长。 4)雏山鸡群居性强,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因此育雏环填要保持安静、无嗓音,防止鼠、猫侵人为害,雏山鸡要严防起打堆现象发生,防止山鸡被压死。 5)抗病力差,雏山鸡体弱,抗病力差,很容易感染疾病,在饲养过程中要严密监控好山鸡鸡群的健康状态,及时预防用药,并要按照疫苗流程相应接种疫苗。 6)胆小易受惊,雏山鸡胆小,有陌生人、其他动物的靠近或异常声响都会引起惊群。惊群后使雏山鸡狂窜而引起受伤,也易由于惊恐而影响生长和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