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养殖技术网 1月至3月份 :5天/批 每批3万羽
|
野鸡散养提高种蛋受精率技术浏览数:373次
小规模种野鸡饲养场多采用地面散养方式或平养方式词养,种野鸡的繁殖方式采用自然交配。在这种饲养方式下提高种蛋受精率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保持适宜的群量和饲养密度 以小群200-400只合适,密度掌握在4-7只/平方米。舍内放置若干个栖架。种鸡选择,在23周龄时选留外貌特征符合品种特征要求公山鸡各部位匀称,胸肌发达,冠色鲜红,啼声长而洪亮,羽毛丰满,姿态雄伟并具有较强的交配能力。母山鸡体质健壮,体重1—1.5公斤,个体匀称,发育良好,性情温顺,活泼好动,冠色鲜红,眼大有神。 二、公母配比适当 一般情况下每只公野鸡负担4只母鸡的配种任务。公鸡过多则争偶打斗,无助于受精率的提高,公鸡过少则配种负担过重受精率偏低,一般公母比为1:3—1:4为宜。公母山鸡合群后,公山鸡间出现强烈的争偶、斗架,胜利者即为“王子鸡”,这个过程也称为拔王过程,“王子鸡”确定后,整个鸡群就稳定下来应设置屏障遮住“王子鸡”的视线,使其它公山鸡有机会与母山鸡交配,这是提高群体受精率的重要措施,方法是按每100平方米放入3~4张石棉瓦横着竖在网室内,也可放树枝堆或设置假山。 三、公鸡的年龄 当年的种野鸡公母鸡应是相同批次,强制换羽留用的种母鸡则需要用当年的新公鸡配种。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公鸡发病或消瘦或跛行的情况,应及时将其调出并补入新公鸡。 六、保特蛋壳清洁 要求每天上、下午各捡蛋2次,尽量减少蛋在舍内的停留时间。减少窝外蛋,破损蛋。窝内垫料一定要保持干净、柔软、干燥。 七、定期驱虫 地面散养的野鸡群容易感染寄生虫,多数有寄生虫病,如球虫,蛔虫、绦虫病等。要定期驱虫,药物于当天傍晚加入料中喂饲,第2天要将舍内、运动场内的所有粪便及垫料清出,堆积发酵。
|